原文呈现
《金匮要略》医痰饮咳嗽,以茯苓为君,唾多、小便不利,投苓桂味甘汤:茯苓、桂枝、五味子、甘草。胸满去桂枝,加干姜、细辛;呕吐加半夏;形肿加杏仁;胃热上冲头面如醉,加大黄。与另一治疗肺痿系统的射干麻黄汤、厚朴麻黄汤、泽漆汤、麦门冬汤并行,属兄弟处方。由于主治痰饮,突出茯苓投量,达到20—60克,始见威力。伤寒家强调平妥、物美易觅,推为祛痰止嗽的首选。老朽临床,凡外感风寒常开小青龙汤,内伤久咳则用此方,照法绘图,战绩颇佳。
1978年在济南遇一老妇,七十岁左右,每天咯吐痰水一杯,气促,日夜咳嗽不停,额上出汗,尿量减少,即以上药授之,计桂枝10克、茯苓30克、干姜10克、细辛10克、五味子15克、半夏10克、杏仁10克、甘草10克。日饮一剂,连吃三天,虽见疗能,效不足言;乃将茯苓增至60克,续服未辍,共九帖,证情解除。若不洞晓茯苓量大的作用,就会功亏一篑。
小郎中按
本文中张老提出,治疗痰饮咳嗽可重用茯苓,其大前提是患者属于内伤痰饮导致的咳嗽。文中张老还将其与另一种治疗肺部疾病的麻黄类方进行鉴别,麻黄类方针对的是外感寒邪引发的咳嗽。
张老治疗内伤痰饮咳嗽时,选用的是桂苓五味甘草汤。该方的经典方证原文为:“青龙汤下已,多唾口燥,寸脉沉,尺脉微,手足厥逆,气从小腹上冲胸咽,手足痹,其面翕热如醉状,因复下流阴股,小便难,时复冒者;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,治其上冲。”张老在文中也阐述了此方的加减方法,通过加减可形成苓甘五味姜辛汤、苓甘五味姜夏杏汤等,这些均为治疗内伤痰饮咳嗽的经典方剂。
尤其是苓甘五味姜辛汤,小郎中的使用频率很高。此方主要针对表证已解、寒饮蕴肺证,该证型以咳嗽伴气上冲感为核心表现,多伴随痰涎量多易咯、色白清稀,且咳嗽遇寒加重,同时可见咽痒(无咽痛、咽红),二便调,舌淡红、苔白滑(或白厚滑),脉沉细滑或沉弦滑。临床实践证实,此方治疗此类咳嗽疗效确切,是中医临床治疗咳嗽类疾病的常用方剂之一。
张老文中的医案还向我们传递了一个知识点:有时在辨证准确无误的情况下,剂量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。 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剂量,小郎中无法给出统一标准,想必任何医生也都难以制定统一标准。因为临床中病证的变化、症状的轻重程度各不相同,只能靠我们在临床中不断摸索体会,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;而这种摸索需要我们持续总结经验,否则无法形成专属的方法论和用药特点。张老给我们的仅是剂量参考标准,具体用量还需我们自行掌握。 因此,小郎中常强调:要仔细临证、反复思考总结,同时勤读古书、钻研古人医案、揣摩案中细节,唯有如此,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水平。 关于咳嗽的治疗方法,本公众号已多次讨论,大家可自行搜索阅读。
文章来源: 国医大师张志远精华录
评 按: 医林小郎中 闫石
特别说明:
文中医案、方剂为经典临证经验总结,仅供中医从业者参考研究;患者用药务必遵专业医师指导,切勿自行试用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天宇优配-配资门户平台官网-配资网站开户-配资实盘排名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