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战八年,陕西为何成了日军啃不动的硬骨头?
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时,恐怕没人能想到这场战争会持续八年之久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当大半个中国都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时,陕西这块黄土地却始终没让敌人得逞。翻开地图你会发现,从东北到华南,日军几乎踏遍了中国所有富庶地区,可偏偏在西北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省份栽了跟头。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?
黄河这道天险可不是闹着玩的。每年开春,奔腾的河水能把日军的汽艇掀个底朝天。守军在中条山构筑的防线,硬是让装备精良的日军碰得头破血流。有个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的老兵回忆,当时他们一个营的陕军子弟,面对日军坦克冲锋时,愣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城墙。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个刚满18岁的小战士,抱着炸药包就钻进了坦克底下。轰隆一声巨响后,阵地上安静得可怕,只剩下黄河水在远处呜咽。
但地理优势只是第一道防线。真正让日军头疼的是陕西复杂的地形。陕北的黄土高坡沟壑纵横,日军的坦克开进去就像老牛掉进了泥潭。八路军115师在这片土地上神出鬼没,今天端个炮楼,明天炸段铁路,把日军折腾得够呛。有次日军一个联队进山扫荡,结果在迷宫里转悠了三天,最后被游击队堵在羊肠小道上,手榴弹像下饺子一样砸下来,伤亡惨重。
翻开日军的作战日志会发现,他们不是没打过陕西的主意。1941年日军曾制定过"五号作战计划",妄图一举拿下西安。可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—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兵力捉襟见肘的日军连维持现有占领区都困难,哪还有余力西进?一份被缴获的日军内部文件显示,当时驻山西的日军司令官筱冢义男曾哀叹:"西安近在咫尺,却如远在天边。"
陕西老百姓的顽强更让日军始料未及。工厂西迁带来的技术工人,高校内迁带来的知识分子,加上本地土生土长的庄稼汉,拧成了一股绳。男人上前线,女人做后勤,连半大孩子都组织起了儿童团。有个真实故事至今在关中流传:一队日军到村里抢粮,七八个鬼子刚进村口,就被拿着锄头镰刀的乡亲们围了个水泄不通。最后这伙"皇军"丢盔弃甲,跑得比兔子还快。
日军也没少用飞机轰炸泄愤。西安城先后遭遇过上百次空袭,钟鼓楼附近的老房子被炸得七零八落。但炸弹终究炸不垮陕西人的脊梁。正如当时流传的一首民谣所唱:"秦岭高,黄河长,鬼子来了有猎枪。"
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这段历史,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:当整个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时,每一寸山河都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。就像黄河水遇到礁石会激起千层浪,陕西这片黄土地用它的倔强告诉世人:有些坎,侵略者永远迈不过去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天宇优配-配资门户平台官网-配资网站开户-配资实盘排名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